且以十存二三之文,而谓之全篇,手足厥冷之厥,混同两谬,何可殚举? 阴自亡血,阳自亡津,益血生津,阴阳自和矣。
起口用“凡字”。仲景于太阳经中用石膏以清胃火,是预保阳明之先着;加姜、枣以培中,小青龙、柴胡,俱是两解表里之剂,小青龙重在里症,小柴胡重在表症。
今人辨脉不明,故于症不合。即于此处辨其有汗为桂枝症,无汗为麻黄症,无汗烦躁是大青龙症,干呕发热而咳是小青龙症,项背强KTKT是葛根症,用之恰当,效如桴鼓。
看苦、喜、欲三字,非真呕、真满、不能饮食也;看往来二字,即见有不寒热时。夫人伤于寒,则为病热,其恒耳。
如麻黄、大承气汗下之急剂也,而桂枝则发表之缓剂。日中得病夜半愈者,以阳得阴则解,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,以阴得阳则解也。
此方是化水为汗,发散内邪之剂,即厥阴治厥之剂厥阴中风之脉,与他经不同。咳者,水气射肺也。